山河肉
高雄的美濃鎮,有一道特產名肴「山河肉」,遠近馳名。但要吃美濃山河肉,可要有膽量。美濃是農村小鎮,「美濃紙傘」很有名,很多人會到高雄去買這種油紙傘。而種植方面,除了稻米和香蕉、甘蔗等之外,菸葉也是這裡的名產。但是在美濃,山上也有山鼠為患,經常跑到田裡吃甘蔗和築巢穴,當地為對抗鼠患,提倡吃山鼠肉,就是有名的「美濃山河肉」。家鼠是不能吃,田鼠怕有農藥,也不敢吃,當地人會到黃蝶翠谷山腳抓大山鼠來吃。山鼠吃甘蔗等農作物長大,肥壯無比,聽說跟雞肉差不多,而且肉質更嫩,而且還很滋補。在高雄一帶,很多人專程到美濃來吃山河肉,所以價錢跟土雞差不多。可以油爆、紅燒、燉煮、煮蘿蔔湯、清蒸、涮鍋,把活山鼠去皮毛、手腳尾巴、內臟後,切塊,加薑、豆豉、辣椒、蒜頭、九層塔炒山河肉,是最好的下酒菜。平均一天賣五十隻左右,所以貨源反而有點供不應求,在客人眼中,這跟野味沒有什麼分別,黃蝶翠谷那裡,就有三、四家店,專售山河肉給遊客品嚐。
滷豬腳
美濃的滷豬腳和萬巒豬腳的差別是,美濃的滷豬腳過程並沒有像萬巒豬腳那麼複雜,口感上也有差別,美濃的滷豬腳不適合放冷吃,趁熱吃的口感較佳
美濃粄條
粄條有三種吃法,分別是乾粄條、湯粄條和炒粄條,三種吃法各有不同口感,喜歡吃Q一點的吃炒粄條會比較好,粄條最重要的一個香料就是美濃特製的蔥油酥,在粄條料理以及滷豬腳和冬瓜高麗菜封裡面一定有此香料,因此少了蔥油酥的香料就不算道地。
薑絲炒大腸
肥嫩的豬大腸,加上客家獨門醃製的豆瓣和醋的調味,再灑上略帶辛辣的薑絲就是一道充滿客家風味的開胃菜,這道料理許多人都會煮,但是不知道為何偏偏就是客家人煮的特別好吃,客家人在煮這道料理會加入黃豆醬,基本上黃豆醬也是客家人愛用的一種配料。
福菜野蓮
福菜是醃製過的菜,是客家人很喜歡吃的一種菜,也常在客家菜中出現。福菜學名學菜。早期是稻田裡生長的野菜,青嫩順口,值得品嚐。與野蓮同為稀有之蔬菜,僅美濃種植。這兩道料理也會加入黃豆醬,野蓮只有美濃才有,吃起來脆脆的,吃過的人一定會對炒野蓮念念不忘,野蓮生長於乾淨不受污染之池塘,早期在美濃鎮中正湖生長,但近年來因受養殖漁類之害,已幾近絕種,而市面上所售者皆為農民自行栽培而來。野蓮食用部位為成株之葉柄,烹調時去葉及去根,將葉柄切成4公分長段與醬油及薑絲同炒,並加入沙茶醬及豆瓣醬調味,炒後別有一股清香,令人聞香而食指大動。因其食味清香爽口,質地又脆,與學菜及尖瓣花同為美濃地區聞名遐邇的原生蔬菜,三者堪稱美濃菜之「三寶」。 由於野蓮為水生植物,食用部位之葉柄甚長,須於魚塭或池塘內始可栽培。栽培方法是在栽培前先將魚塭或池塘內之地整平,並維持5公分左右之水深,幼苗栽培間格5~10公分;種植後10~20天內維持淺水,往後隨其生長高度逐步調節水深,約3個月後即可採收。
冬瓜高麗菜封
冬瓜封、高麗菜封(以紅燒肉汁燉煮成的菜)是道地的客家美食,「封」的意義為焢,是由大骨熬出的高湯加上油蔥,用新鮮的高麗菜、冬瓜用特別的香料滷的,高湯大火焢出一道充滿香味的客家菜!
梅干扣肉
梅干扣肉,芥菜長大收成,稍微曬乾水分,用鹽巴搓揉後放入缸內壓緊,再用石頭壓,會慢慢壓出汁,經過數天,由綠轉成土黃色後,就是「鹹菜」。鹹菜取出後曬成半乾,較嫩部分放入甕中,即成「福菜」;把較老葉片晒得非常乾後,捲成一團團,就是「梅干菜」。
福菜肉片湯
這是「福菜肉片湯」,是客家菜餚中頗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利用福菜本身的鹹味及肉片具有的鮮味構成了一道簡單又美味的佳餚。
酸菜肚片湯
這是「 酸菜肚片湯 」,也是客家的代表湯類。酸菜味鹹,特別適合在勞動中大量流汗的人。
煎豆腐
客家人的社會中豆腐也是不可少的一道菜。尤其是在以前物質條件不佳的情形下,豆腐常是蛋白質最大的來源。
菜脯煎蛋
菜脯是加鹽曬乾的蘿蔔,是下飯的好配料。菜脯蛋下飯又有營養,是早餐時最常見的一道菜。
客家傳統料理的特色是鹹、肥、香,事實上,這和節儉勤奮的客家民族性有關,「鹽份高」是因為要下田工作,所以補充體力是很重要的;「肥」是要有飽足感;「香」則是要能下飯。重口味,是傳統的客家美食風味,也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美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