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湖
原名中圳埤、又稱瀰濃湖,位於美濃東北方民權路羌子寮溪與大坑溪的匯流處,面積約二十二甲餘,為可蓄水灌溉的人工湖,並且為高雄縣僅次於澄清湖的第二大湖。湖區西北背山、三面繞田,湖光山色、環境優美,同時也是冬季候鳥作客的好所在。先總統蔣公曾多次來到美濃,並佇足於此湖前若有所思、良久不歸,民國四十五年改名為中正湖,並於湖中建一涼亭,名為中正亭,為一遊客來到美濃必定前往欣賞美景之處。
庄頭伯公壇
庄頭伯公壇興建於永安老街二十四座夥房開庄之同時,在美濃四百多座伯公壇中,是最富盛名的傳統客家伯公壇。原鄉圓拱有靠山造形的客家伯公壇,有異於閩南式的土地公廟;用石板做香位內供奉褔德正神,後植榕樹前置香案、小桌擺放供品,遊客們來到古意盎然的伯公壇前,不妨上柱清香行禮祈福。
東門樓
位於東門里庄頭河岸永安路頭的東門樓,高三丈五、周寬一五一方丈,為目前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該樓建立於乾隆二十年(西元1756年),為美濃鎮最具歷史價值的古蹟立一。道光九年間,竹頭角庄民黃驤雲高中進士,在此題「大啟文明」為橫額之由來。拾級而上登樓俯看庄外,可憑弔一下先民為捍衛家園而與外敵激戰之處。
百年公井
在永安街與老街交叉處有一古井,是早期先民開庄時,提供給庄民飲水及洗滌的一口公井。如今在不顯眼的老街角,被人們用鐵欄杆圈護著,往裡一看還能瞧見晴空映照在清澈的古井中。
藍衫店
藍衫是客家人的傳統禮服,目前除了傳統祭典及歌舞表演穿著外,已不多見。美濃現存製作傳統藍衫也只剩下老字號的「錦興」了,老店位於永安街美濃國小的斜對面,遊客路過該店時,仍可看到高齡九十一歲的謝景來老師傅正在縫衣機前車著布衫。
宋屋學堂
清未時期,瀰濃庄富農皆設有家塾,延師教授「唐書」,並激勵子弟勤耕雨讀。宋家原有「白馬名家」之傳說,此一學堂是宋氏子弟考取秀才後而建。
敬字亭
亦稱敬聖亭、孔聖塔。清乾隆三十年,原鄉子弟梁啟旺眼見庄內到處紙屑,遂提議興建一座能夠處理廢紙的焚燒爐,以推廣鄉民對文字的尊重,於是在上庄、下庄、龍肚、金瓜寮一共建了四座敬字亭,位於下庄的這座最具歷史意義,且有百年歷史,目前已列為三級古蹟。
美濃客家文物館
美濃客家文物館位於中正湖東北方,羌子寮溪及大坑溪的匯流處,其主要功能是表現美濃農村文物的特色。傳統的客家菸樓建築模式,再加上專人於館內導覽解說,都可讓遊客們了解到勤儉持家、務農為生的客家先民們,在這片樂土上艱辛開創的奮鬥歷程。它不但保存及推廣傳統客家文物,同時具有教學、休閒及加重社區活動等多方面的功能,也是遊客們來到美濃必定前往觀賞之處所。
竹子門發電廠
民國三年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為了解決美濃地區水源不足的問題,乃興建竹子門發電廠,開鑿隧道引進荖濃溪水發電,餘水則開築獅子頭水圳灌溉農田。該發電廠廠房採巴克洛式建築,是台灣第一代發電廠,雖已列為三級古蹟,目前仍能發電。
三合院夥房及菸樓
美濃客家人的三合院夥房,造型大多與廣東嘉慶州的相同。正中間是祖堂,內奉祖宗牌位;門前有堂號、對聯,祖堂兩邊是主橫屋,屋脊中高兩側略低,同族家人依輩份住居漸成聚落,而形成夥房。自從美濃庄長林恩貴於民國二十四年引進菸草事業之後,夥房旁即可看見菸樓矗立景象,也算是美濃農村的一大特色。
黃蝶翠谷
黃蝶翠谷原來是日本人在雙溪地帶廣植鐵刀木,做為製作槍托及鐵道枕木的樹材,卻意外引來大量銀紋淡黃蝶產卵,因其幼蟲嚐食鐵刀木葉,加上氣候條件及蜜源植物等環境因素配合下,銀紋淡黃蝶的產量為世界之冠。惟近年大量砍伐使得銀紋淡黃蝶生態嚴重遭受影響,往日勝景不再。再加上本地區為美濃水庫的預定淹沒區,遭到地方鄉民的極力反對,是否開發興建水庫亦或保留生態資源,備受國人的關注。
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民國六十八年由台灣文學界作家林海音、李喬等人具名,發起籌建「鍾理和文學紀念館」,館內除了收藏鍾理和個人作品及手稿外,台灣地區著名作家的手稿也在收藏之列,以期達到「台灣文學史料館」的目標。民國八十八年完成的文學步道,多名作家的佳作經雕刻在步道兩側的大石頭上,以及整個大石頭一體雕成的鍾理和坐像,皆能發人深省,令人流連忘返。
月光山隧道
座落於雙峰山西側山腳下的月光山隧道,全長一千六百七十公尺。於民國八十七年動土興建,預計九十年九月完工通車後,將可縮短美濃鎮至杉林鄉之間的距離;也可讓遊客,不必經由旗山,直接從美濃通過月光山隧道前往甲仙、六龜、南橫等地區遊玩。
紙傘及陶藝
美濃傳統客家油紙傘遠近馳名,遊客們可觀賞到油紙傘的製造過程,紙傘師傅們亦可依照遊客指定的圖案、畫片特別設計;自從美濃窯開創之後,陶藝事業在美濃的傳統農業市場可說是一枝獨秀、蒸蒸日上。目前有美濃窯、東門窯、石橋窯、美濃客家窯及美陶坊、菸樓陶藝等多家陶製廠,值得遊客們前往一遊。
開基伯公壇
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兩兄弟從里港武洛帶領同族四十餘人,越過荖濃溪前往美濃開墾,並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壇。當時因生番及平埔族等外侮常來侵襲,所以先民們都是每日渡船來往於里港及美濃之間,是為客家人移墾美濃地區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