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謂樂活?
02. 一個被企業所操縱的消費模式?或是一個地球人的新生活模式?
03. 談台灣人的新生活模式-青松為例
04. 美濃參加農事課程的經驗
05. 以國外working holiday為例 從中發現台灣農村"新"風貌
06. 藉以設計的議題 探討台灣農村所面臨的問題
07. 面臨凋零的文化/傳統產業 如何利用觀光人潮 創造出農村新機會?
08. 人口大量的外移與新移民的進入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菸葉輔導站
主要以古蹟保存為主;舊空間再利用
延伸出輔導站對於早期種菸人的意義,
再擴大到當世代交替後,
對於社區、新移民、美濃人、外地人、觀光客
由小到大,輔導站除了可以扮演述說歷史記憶的功能,
更實際的是可以提供當地社區交流的空間,
或是讓外地來的遊客可以在這裡看到"現代美濃"。
進駐的社區團體:
*美濃後生會
美濃後生會成立於1998年,是一群來自美濃當地的青年團體,
對於家鄉土地的認知,以及維護客家的文化,著實熱忱地付出心力。
*泰安社區發展協會
1.關懷訪視2.電話問安諮詢轉介3.餐飲服務4.健康促進活動
*死田螺文化工作室
在地方文化理念志同道合的工作室。
*南洋台灣姊妹會
解決新移民生活中(家庭、自身權利)各種問題。
原有活動:
*後生會:會議室、休息空間、辦公室、公布欄、舞台
*社區:老人日托(活動筋骨)、教室、舞台
*姐妹會:幼兒托育、教室、辦公事、舞台
*共同:廁所、停車場、戶外空間
未來增加活動:
*後生會:提供研究住宿空間,提倡環保、愛護土地
*姐妹會:品嘗家鄉菜、手工教室、家鄉歌曲、舞蹈
*社區:地方季節性活動如:黃蝶祭、音樂祭晚上的舞台,或是支點休息站。
*觀光客:參觀整修後建築、了解輔導站對美濃的意義,
類似休息站可以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
延伸出輔導站對於早期種菸人的意義,
再擴大到當世代交替後,
對於社區、新移民、美濃人、外地人、觀光客
由小到大,輔導站除了可以扮演述說歷史記憶的功能,
更實際的是可以提供當地社區交流的空間,
或是讓外地來的遊客可以在這裡看到"現代美濃"。
進駐的社區團體:
*美濃後生會
美濃後生會成立於1998年,是一群來自美濃當地的青年團體,
對於家鄉土地的認知,以及維護客家的文化,著實熱忱地付出心力。
*泰安社區發展協會
1.關懷訪視2.電話問安諮詢轉介3.餐飲服務4.健康促進活動
*死田螺文化工作室
在地方文化理念志同道合的工作室。
*南洋台灣姊妹會
解決新移民生活中(家庭、自身權利)各種問題。
原有活動:
*後生會:會議室、休息空間、辦公室、公布欄、舞台
*社區:老人日托(活動筋骨)、教室、舞台
*姐妹會:幼兒托育、教室、辦公事、舞台
*共同:廁所、停車場、戶外空間
未來增加活動:
*後生會:提供研究住宿空間,提倡環保、愛護土地
*姐妹會:品嘗家鄉菜、手工教室、家鄉歌曲、舞蹈
*社區:地方季節性活動如:黃蝶祭、音樂祭晚上的舞台,或是支點休息站。
*觀光客:參觀整修後建築、了解輔導站對美濃的意義,
類似休息站可以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總部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總部 ,座落於美濃鎮福安社區之中。基地為一傳統客家伙房,四周多為老舊傳統房舍,本設計藉愛鄉協進會所推廣的社區總體營造課程與經驗,以總部為基地,繼而提供一個地方學術與創作的空間,呈現社區新特色。 美濃地方藝文工作者專長多元,有建築、造型、工藝等。透過他們的加入,社區即可增加多元化的人力資源,這些資源也將轉換為社區的資源,除此之外更鼓勵研究生進駐,將其學術成果融合社區發展,讓學生與社區聚落互惠互利,共創雙贏。
配合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的課程,將藝文活動生根美濃,作為概念發想的主軸。以愛鄉協進會總部為中心,將藝文空間慢慢拓展至鄰近社區。並開闢社區裡新的公共空間與提供閒置的空間進駐 。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大辦公空間
利用既有空間,目前愛鄉協進會之基地。 提供約二十名職員舒適便利的工作平台。再空間規劃概念上,將原本僅能使用之地面層空間向上延伸。創作一空中公園,可帶給社區居民及職員另一種不同的空間經驗及趣味性。
伙房空間
規劃設置表演平台與展示(圖書)空間,可提供作為教學成果發表之用途。平常亦可作為舉辦活動的場所,伙房內部空間修善,可提供愛鄉協進會職員辦公,進駐藝術家與學生住宿的使用。提升福安社區與美濃鎮的藝文氣息。
實驗農場
旗美社區大學所推廣的農事課程,在課程開闢前需實驗性的種植不同物種的農產品,以了解其習性與生長週期,即運用所得資料於農事教育課程。利用伙房後方的腹地,作為實驗農場的基地,規劃戶外教室,提供教學與職員戶外討論的空間。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總部 ,座落於美濃鎮福安社區之中。基地為一傳統客家伙房,四周多為老舊傳統房舍,本設計藉愛鄉協進會所推廣的社區總體營造課程與經驗,以總部為基地,繼而提供一個地方學術與創作的空間,呈現社區新特色。 美濃地方藝文工作者專長多元,有建築、造型、工藝等。透過他們的加入,社區即可增加多元化的人力資源,這些資源也將轉換為社區的資源,除此之外更鼓勵研究生進駐,將其學術成果融合社區發展,讓學生與社區聚落互惠互利,共創雙贏。
配合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的課程,將藝文活動生根美濃,作為概念發想的主軸。以愛鄉協進會總部為中心,將藝文空間慢慢拓展至鄰近社區。並開闢社區裡新的公共空間與提供閒置的空間進駐 。
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大辦公空間
利用既有空間,目前愛鄉協進會之基地。 提供約二十名職員舒適便利的工作平台。再空間規劃概念上,將原本僅能使用之地面層空間向上延伸。創作一空中公園,可帶給社區居民及職員另一種不同的空間經驗及趣味性。
伙房空間
規劃設置表演平台與展示(圖書)空間,可提供作為教學成果發表之用途。平常亦可作為舉辦活動的場所,伙房內部空間修善,可提供愛鄉協進會職員辦公,進駐藝術家與學生住宿的使用。提升福安社區與美濃鎮的藝文氣息。
實驗農場
旗美社區大學所推廣的農事課程,在課程開闢前需實驗性的種植不同物種的農產品,以了解其習性與生長週期,即運用所得資料於農事教育課程。利用伙房後方的腹地,作為實驗農場的基地,規劃戶外教室,提供教學與職員戶外討論的空間。
要來福安國小做什麼呢???
以體驗農事為主 不只讓在地學生參與農事課程
也讓外地來的遊客 體驗種植 收割 包裝等等過程 (依季節而訂)
年紀小的小朋友可以參與簡單的體驗課程 像是 插秧 稻草人的製作等
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就可以跟爸爸媽媽參與 收割或是搭稻桿的活動
媽媽們可以學習製作傳統的料理 像是 醃漬黑豆等活動
也讓外地來的遊客 體驗種植 收割 包裝等等過程 (依季節而訂)
年紀小的小朋友可以參與簡單的體驗課程 像是 插秧 稻草人的製作等
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就可以跟爸爸媽媽參與 收割或是搭稻桿的活動
媽媽們可以學習製作傳統的料理 像是 醃漬黑豆等活動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美濃生態文化園區
美濃生態園區
「生態博物館 」或「主題性公園 」 ,與其發展脈絡與背景。「生態博物館」起源於歐洲,一般針對的是遺址或戶外的收藏品,如建築、雕刻等 ,或是完全重塑及模擬一個舊時的空間與活動,使參觀者如同回到歷史的時空。
而「主題公園」則起源於美國,一般遊樂園為招攬遊客所設計的展示或遊覽主題及消費方式。特別就文化意義與功能,兩者均有其缺陷與發展所遇到的瓶頸。前者常過於僵化,或將價值觀建構在某一時空,缺乏創新與比較的可能性;後者雖然在包裝及手法上均有突破,但強烈的遊樂性質往往掩蓋了教育與啟發的功能。
從園區多元化的目標與功能來看,它應該是多功能的設施,而非單向度的活動空間。由於不同功能的設施與活動可以相互支援並合在一起,例如傳承與推廣的活動,因此,若要給園區一個合適的形容詞,它可以是個「多功能的文化園區,一個以客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為其重點的生態博物館。
美濃生態文化園區對於客家文化與傳統產業之推廣、研究、與傳承活動;提供相互的支援與互動 就其遊憩與對外的功能而言,它提供了民眾參與園區活動的可能性,同時提供了民眾參與農事課程的機會;就傳承的功能而言,美濃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提供了園區藝文活動以及未來傳統藝術傳承所需的資源,以及傳統藝術再生與推廣所需的人力與活力;就研究的功能而言,園區提供了愛鄉協進會和旗美社區大學一個與外界技術合作的教學平台 ,以及文化推廣與再生,助長一個有深度及有反省能力的發展機會。園區的多功能與互相支援的特性,足以構成對園區的想像,及規劃與設計的主要依據與原則。
園區空間意象
美濃生態園區雖以客家傳統文化與產業為主要焦點,但就其被賦予的功能及活動的設計,將不同於以往一般的民俗遊憩場所,因此園區的規劃勢必得跳脫一般民眾對於民俗村的刻板印象,才有利於展現客家傳統文化與產業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下所可發展的空間與活力。
園區呈現一個傳統聚落的人文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客家文化園區的背景環境,其空間及建築形式也必然將反應及因循一些傳統的作法;但另一方面,園區活動設計的需求及其他基地與材料的條件等,也使得其空間形式與組織等須作調整,以符合實際的需求。美濃生態園區的意象應不再被鎖定在一個完全依循舊有的博物館或是主題公園形式中,反而以客家傳統內涵為基礎,並考量實際環境與活動需求的創新方向 才是美濃生態園區空間規劃與設計所要追求的目標。
一座活的博物館
美濃生態園區與一般以遊憩設施為主的主題公園不同之處,在於一方面”園區”內的美濃居民從早到晚生活在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包括農民、傳統匠師、學生、公務員、商人等 即形成一個最真實的生態園區。 而另方面,就純粹遊憩功能而言 園區所企圖呈現的亦是一個活生生的客家文化與傳統產業傳承的環境,而非一般遊樂園式虛構的景物 園區中強調的遊憩模式是一個使遊客能直接參與美濃人的生活與農事課程其過程中最真實的一面。 除軟體的規劃外,空間規劃與設計亦必須負擔起營造美濃生態園區的任務。
* 園區的空間不是佈景,而是最真實的生還環境,在空間上所要處理的不僅是形式,而必須包括生活的經驗及活動與行為的細節。
人文生態組織
「人文生態」指出了一個人與生態互動共生的關係,提供了客家傳統產業的一個啟發性的觀點 在這之中,客家傳統產業的時空背景不應是一個片段的聚落景象,而是一個與環境相關的、整體的、緊密相連的產業與生活環境。
參與性的遊覽經驗
美濃生態園區有別於一般靜態的民俗遊憩設施,其所要經營的是一個參與性的遊覽經驗。「參與性」簡單的說,包括了參與文化與在地生活的體驗等,例如客家傳統工藝表演、農事課程研習營等的內容,所強調的是一種動手做的經驗。「參與」更包括園區內傳統手工藝的製作、戲劇排演,更能走入寬廣的農田體驗農村的景觀等,強調的是真實氣氛的經驗與感受。
農業地景與聚落區位的關係
美濃生態園區為呈現較整體性的人文生態組織,故其聚落的景象與農業景觀及生活環境應為一種緊密相連的關係,從美濃的地景來看,產業景觀通常分怖在聚落的四周。設計規劃提出陸路與水路作為交通連結的想像,兩區之間通常有一過渡帶,有一些茶鋪及伯公廟等不同性質空間的轉換。園區內的活動以愛鄉協進會、旗美社區大學與社區的連結作為主軸。定期的舉行主題性藝文活動,促進與當地的合作機會,並利用菸業輔導站作為主題展示館,大小表演空間,形成美濃生態園區中的活動節點。
以美濃基地為例,聚落區與產業景觀區因物質流通、祭祀空間、人際網絡及社會關係,而形成複雜的互動關係。
菸業輔導站與市街的關係
菸業輔導站為美濃菸業歷史與人文生態的導讀與延伸。設置於美濃生態園區的菸業輔導站,作為其傳統產業中菸業發展與展示的櫥窗、提通文物、文獻、生活資訊… 的深度撩解與展示,並配合節令之變更展示內容,為整個園區展示系統的核心。
因此菸業輔導站與美濃鎮市街應:
由於菸業輔導站具有展示網路中心的地位,是提供特展與較大展示的場地,針對以遊客為主,希望遊客能方便到達,因此區位設定於主動線上,並為人群的集散及視覺的焦點之一 以方便各類使用者到達。
菸業輔導站的活動密度是生態園區最高的地方,菸業主題館主要為靜態展示,又必須與輔導站中戶外空間有密切關連,因此應有一中介空間作為氣氛轉換,並提供遊客靜下心思考與休息的場所。
目前進駐於菸業輔導站中的民間社團,以菸業輔導站為基地,向美濃地區甚至全台灣來發聲。因為進駐社團的多元性,菸業輔導站可利用此機會,另闢主題性活動作為城鄉交流的經驗。
目前進駐之民間社團: 美濃後生會、泰安社區發展協會、南洋台灣姊妹會。
「生態博物館 」或「主題性公園 」 ,與其發展脈絡與背景。「生態博物館」起源於歐洲,一般針對的是遺址或戶外的收藏品,如建築、雕刻等 ,或是完全重塑及模擬一個舊時的空間與活動,使參觀者如同回到歷史的時空。
而「主題公園」則起源於美國,一般遊樂園為招攬遊客所設計的展示或遊覽主題及消費方式。特別就文化意義與功能,兩者均有其缺陷與發展所遇到的瓶頸。前者常過於僵化,或將價值觀建構在某一時空,缺乏創新與比較的可能性;後者雖然在包裝及手法上均有突破,但強烈的遊樂性質往往掩蓋了教育與啟發的功能。
從園區多元化的目標與功能來看,它應該是多功能的設施,而非單向度的活動空間。由於不同功能的設施與活動可以相互支援並合在一起,例如傳承與推廣的活動,因此,若要給園區一個合適的形容詞,它可以是個「多功能的文化園區,一個以客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為其重點的生態博物館。
美濃生態文化園區對於客家文化與傳統產業之推廣、研究、與傳承活動;提供相互的支援與互動 就其遊憩與對外的功能而言,它提供了民眾參與園區活動的可能性,同時提供了民眾參與農事課程的機會;就傳承的功能而言,美濃愛鄉協進會與旗美社區大學提供了園區藝文活動以及未來傳統藝術傳承所需的資源,以及傳統藝術再生與推廣所需的人力與活力;就研究的功能而言,園區提供了愛鄉協進會和旗美社區大學一個與外界技術合作的教學平台 ,以及文化推廣與再生,助長一個有深度及有反省能力的發展機會。園區的多功能與互相支援的特性,足以構成對園區的想像,及規劃與設計的主要依據與原則。
園區空間意象
美濃生態園區雖以客家傳統文化與產業為主要焦點,但就其被賦予的功能及活動的設計,將不同於以往一般的民俗遊憩場所,因此園區的規劃勢必得跳脫一般民眾對於民俗村的刻板印象,才有利於展現客家傳統文化與產業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下所可發展的空間與活力。
園區呈現一個傳統聚落的人文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客家文化園區的背景環境,其空間及建築形式也必然將反應及因循一些傳統的作法;但另一方面,園區活動設計的需求及其他基地與材料的條件等,也使得其空間形式與組織等須作調整,以符合實際的需求。美濃生態園區的意象應不再被鎖定在一個完全依循舊有的博物館或是主題公園形式中,反而以客家傳統內涵為基礎,並考量實際環境與活動需求的創新方向 才是美濃生態園區空間規劃與設計所要追求的目標。
一座活的博物館
美濃生態園區與一般以遊憩設施為主的主題公園不同之處,在於一方面”園區”內的美濃居民從早到晚生活在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包括農民、傳統匠師、學生、公務員、商人等 即形成一個最真實的生態園區。 而另方面,就純粹遊憩功能而言 園區所企圖呈現的亦是一個活生生的客家文化與傳統產業傳承的環境,而非一般遊樂園式虛構的景物 園區中強調的遊憩模式是一個使遊客能直接參與美濃人的生活與農事課程其過程中最真實的一面。 除軟體的規劃外,空間規劃與設計亦必須負擔起營造美濃生態園區的任務。
* 園區的空間不是佈景,而是最真實的生還環境,在空間上所要處理的不僅是形式,而必須包括生活的經驗及活動與行為的細節。
人文生態組織
「人文生態」指出了一個人與生態互動共生的關係,提供了客家傳統產業的一個啟發性的觀點 在這之中,客家傳統產業的時空背景不應是一個片段的聚落景象,而是一個與環境相關的、整體的、緊密相連的產業與生活環境。
參與性的遊覽經驗
美濃生態園區有別於一般靜態的民俗遊憩設施,其所要經營的是一個參與性的遊覽經驗。「參與性」簡單的說,包括了參與文化與在地生活的體驗等,例如客家傳統工藝表演、農事課程研習營等的內容,所強調的是一種動手做的經驗。「參與」更包括園區內傳統手工藝的製作、戲劇排演,更能走入寬廣的農田體驗農村的景觀等,強調的是真實氣氛的經驗與感受。
農業地景與聚落區位的關係
美濃生態園區為呈現較整體性的人文生態組織,故其聚落的景象與農業景觀及生活環境應為一種緊密相連的關係,從美濃的地景來看,產業景觀通常分怖在聚落的四周。設計規劃提出陸路與水路作為交通連結的想像,兩區之間通常有一過渡帶,有一些茶鋪及伯公廟等不同性質空間的轉換。園區內的活動以愛鄉協進會、旗美社區大學與社區的連結作為主軸。定期的舉行主題性藝文活動,促進與當地的合作機會,並利用菸業輔導站作為主題展示館,大小表演空間,形成美濃生態園區中的活動節點。
以美濃基地為例,聚落區與產業景觀區因物質流通、祭祀空間、人際網絡及社會關係,而形成複雜的互動關係。
菸業輔導站與市街的關係
菸業輔導站為美濃菸業歷史與人文生態的導讀與延伸。設置於美濃生態園區的菸業輔導站,作為其傳統產業中菸業發展與展示的櫥窗、提通文物、文獻、生活資訊… 的深度撩解與展示,並配合節令之變更展示內容,為整個園區展示系統的核心。
因此菸業輔導站與美濃鎮市街應:
由於菸業輔導站具有展示網路中心的地位,是提供特展與較大展示的場地,針對以遊客為主,希望遊客能方便到達,因此區位設定於主動線上,並為人群的集散及視覺的焦點之一 以方便各類使用者到達。
菸業輔導站的活動密度是生態園區最高的地方,菸業主題館主要為靜態展示,又必須與輔導站中戶外空間有密切關連,因此應有一中介空間作為氣氛轉換,並提供遊客靜下心思考與休息的場所。
目前進駐於菸業輔導站中的民間社團,以菸業輔導站為基地,向美濃地區甚至全台灣來發聲。因為進駐社團的多元性,菸業輔導站可利用此機會,另闢主題性活動作為城鄉交流的經驗。
目前進駐之民間社團: 美濃後生會、泰安社區發展協會、南洋台灣姊妹會。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愛鄉協進會和陳家夥房
使用者: 當地居民、外來遊客。
資訊提供: 研究、展示。
使用機能:
01. 對於當地居民,積極投入對美濃地區的大活動宣傳和展演藝廊準備行
程,還有對於有機生態的功能,研究新品種的生產。
02. 對於外來的遊客,看客家人樂團表演和藝術家的展示作品的地方,是
表演者和遊客最接近的一個場合,是藝術家用作品來表現出與觀光者之間
的對話。
設計方法:
1.以強調永續發展,及舊建物在利用。
2.以資產保留為主的經營。
3.鼓勵在地音樂家、創作者、藝術家共同投入,打造新一面貌的美濃。
4.可用回收舊木頭回收材料搭建。
藝文活動、美術展覽、藝術品展示中心、美濃的鍾理和紀念館內的文學典藏、田園藝廊,地方社會團体所辦的森林音樂會、謎會等的聚會活動,或者是社區協會等舉辦的活動,如跳蚤市場或者是藝文展等,都可是地方社區自主發展出地方特色的相關活動,它可以是藝文的、美術的、日常活動等,當地方自主的活動與資源辦理出特色後,它更可成為吸引觀光客來看社區活動、社區觀光的主題。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近的潤滑劑,透過音樂可以表達內容,藝術品是人與人的對話。
使用者: 當地居民、外來遊客。
資訊提供: 研究、展示。
使用機能:
01. 對於當地居民,積極投入對美濃地區的大活動宣傳和展演藝廊準備行
程,還有對於有機生態的功能,研究新品種的生產。
02. 對於外來的遊客,看客家人樂團表演和藝術家的展示作品的地方,是
表演者和遊客最接近的一個場合,是藝術家用作品來表現出與觀光者之間
的對話。
設計方法:
1.以強調永續發展,及舊建物在利用。
2.以資產保留為主的經營。
3.鼓勵在地音樂家、創作者、藝術家共同投入,打造新一面貌的美濃。
4.可用回收舊木頭回收材料搭建。
藝文活動、美術展覽、藝術品展示中心、美濃的鍾理和紀念館內的文學典藏、田園藝廊,地方社會團体所辦的森林音樂會、謎會等的聚會活動,或者是社區協會等舉辦的活動,如跳蚤市場或者是藝文展等,都可是地方社區自主發展出地方特色的相關活動,它可以是藝文的、美術的、日常活動等,當地方自主的活動與資源辦理出特色後,它更可成為吸引觀光客來看社區活動、社區觀光的主題。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近的潤滑劑,透過音樂可以表達內容,藝術品是人與人的對話。
動動腦時間!
以生態農村為基礎的美濃鎮,結合博物館基本元素: 研究、展示、收藏、教育。
想想看在自己的基地內,能發生什麼有趣的梗。
伯公廟
使用者: 當地居民、外來遊客。
資訊提供: 展示、教育。
使用機能:
01. 對於當地居民,伯公廟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 提供人與人交流的環境。
02. 對於外來的遊客,伯公廟提供了一個旅途中休憩的空間,藉由在伯公廟停留的動作了解美濃人文與歷史的發展。
設計方法:
01. 社區中的伯公廟,已是附近居民信仰中心與社交場所的公共空間。觀察居民的生活習性慣,從中做設計。
是否需要特別設計組件化的傢具系統,或是以現有的環境與材料做設計。如: 樹下的石頭、居民家中的傢具等
伯公廟的空間是否提供種植蔬果的腹地,甚至提供無線上網的功能。
02. 位於腳踏車路線上的伯公廟,提供了遊客一個休憩的空間。如何在路途中短暫的停留,認識美濃的客家文化與歷史。
設計中使用簡單的告示板,甚至運用多媒體的數位看板(好像有點過於鋪張)。或是以周遭景點分類伯公廟的主題,
作為遊客旅程中的導覽。
想想看在自己的基地內,能發生什麼有趣的梗。
伯公廟
使用者: 當地居民、外來遊客。
資訊提供: 展示、教育。
使用機能:
01. 對於當地居民,伯公廟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 提供人與人交流的環境。
02. 對於外來的遊客,伯公廟提供了一個旅途中休憩的空間,藉由在伯公廟停留的動作了解美濃人文與歷史的發展。
設計方法:
01. 社區中的伯公廟,已是附近居民信仰中心與社交場所的公共空間。觀察居民的生活習性慣,從中做設計。
是否需要特別設計組件化的傢具系統,或是以現有的環境與材料做設計。如: 樹下的石頭、居民家中的傢具等
伯公廟的空間是否提供種植蔬果的腹地,甚至提供無線上網的功能。
02. 位於腳踏車路線上的伯公廟,提供了遊客一個休憩的空間。如何在路途中短暫的停留,認識美濃的客家文化與歷史。
設計中使用簡單的告示板,甚至運用多媒體的數位看板(好像有點過於鋪張)。或是以周遭景點分類伯公廟的主題,
作為遊客旅程中的導覽。
訂閱:
文章 (Atom)